close

  廣東民營企業家:像一個火把,給我們帶來新的希望和信心
  羊城晚報訊 記者黃宙輝報道:《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》(以下簡稱《決定》)中明確,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,廣東的非公有經濟人士、學者期待政策得到有效落實,非公經濟可以在“公平起跑線”上發展。
  非公經濟獲得更多機遇
  “我們一直在關註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召開,現在看到中央這麼支持非公有經濟的發展,心裡十分興奮。因為這體現了非公經濟得到肯定和重視。”廣東嘉鵬建設有限公司董事長、廣東民營企業商會執行會長吳曉東說,在經濟環境這麼艱難的時候出台這樣的政策,是對民企的一種激勵,“像一個火把,給我們帶來新的希望和信心,心裡都是暖洋洋的”。
  讓吳曉東印象深刻的是,《決定》里提到,堅持權利平等、機會平等、規則平等,廢除對非公有制經濟各種形式的不合理規定,消除各種隱性壁壘等,這將會為民企提供更多商機。他說,以前有些領域不准入,項目的審批很難,阻礙了民企的進一步發展。
  《決定》提到,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,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,也要毫不動搖鼓勵、支持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。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林江認為,這是其中非常大的亮點。跟以往提的“國退民進”不大一樣,不是簡單地去強調“國退民進”,而強調公有經濟、非公有經濟的互動。這兩種資源的對接對於非公經濟的發展是一個機遇。
  更看重市場公平透明
  廣東省政府參事、廣東省委黨校教授陳鴻宇認為,就廣東來說,要進一步落實省政府有關發展民營經濟的政策,給民營經濟創造一個更加寬鬆、更加公平的市場環境,而且要努力地讓他們能夠平等地參與基礎設施建設領域,包括以前國有的、壟斷性領域也要讓民營經濟進去。
  林江認為,非公經濟可以參股到公有企業中,“是個突破”。建立一個公平的起跑線,讓非公經濟跟其他種類的經濟成分在公平競爭當中獲得發展。公有經濟與非公經濟發展不再是“你死我活”,而是“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”。
  金域檢驗董事長、首席執行官梁耀銘也看重市場的公平透明。“以前市場沒有完全開放,我們有點束手束腳的,不太敢乾。現在提出要建立更加公平透明的市場規則,我們民企選擇好方向後,就可以大膽地邁大步走,不用像以前‘走一走,回頭看一看’。”他說,“我們民營企業家不怕競爭,並不是要國家的資源,而是要一個公平的市場,外資、國企、民企都要一視同仁。”
  期待政策得到有效落實
  “這次全會提出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,更能激活民營企業家、民營企業的活力。”梁耀銘認為這一點提得很好。現在的國企改革如果能引入民營經濟,體現市場的競爭,對社會也是一個很大進步。比如醫療行業,鼓勵多種形式參與公立醫院改製重組,如果真能落地的話,會給民營企業釋放出很大的空間,也讓公立醫院為社會作出的貢獻更大。
  吳曉東就期待這些政策的執行力。“高層制定的政策都很好,但政策到了下麵就打折扣,或者政策執行放緩。”吳曉東舉例說,民營企業對國家稅收、社會就業都做了很大貢獻,但民企在融資時享受到的待遇與國企還是有很遙遠的距離,獲得融資的比例很小。他希望,民企在向銀行融資時能公平享受到與國企一樣的待遇。 編輯: 牟青
   1
  【相關鏈接】
  我國非公經濟發展軌跡
  我國非公有制經濟經歷了曲折的發展歷程。
  1949年9月29日頒佈的《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》規定,對中國的國營經濟、合作社經濟、農民和手工業者的個體經濟、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和國家資本主義經濟,實行“以公私兼顧、勞資兩利、城鄉互助、內外交流的政策,達到發展生產、繁榮經濟之目的”的方針。
  1956年,我國完成了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。此後的20多年間,非公有制經濟在中國作為“產生資本主義的土壤”而被徹底排斥。
 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,非公有制經濟開始得到恢復和發展。
  1984年《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》第一次系統闡述了黨在現階段對發展個體經濟的基本指導方針,指出“堅持多種經濟形式和經營方式的共同發展,是我們長期的方針,是社會主義前進的需要”。
  1987年11月,中共十三大明確提出鼓勵發展個體經濟、私營經濟的方針。
  1988年4月,七屆人大一次會議通過憲法修正案,確定了私營經濟的法律地位和經濟地位。
  1992年12月,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,要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製為主體,個體經濟、私營經濟、外資經濟為補充,多種經濟成分長期共同發展。
  1997年9月,中共十五大確立“以公有製為主體、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,是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。”確認“非公有制經濟是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對個體、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要繼續鼓勵、引導,使之健康發展。”
  1999年3月,中國人大九屆二次會議通過了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》明確規定:“在法律規定範圍內的個體經濟、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,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。”這是國家根本大法對非公有制經濟20年來生存發展及其貢獻的充分肯定。
  2005年,國務院《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》正式下發。這是一部全面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重要政策性文件。????????
  (整理:黃宙輝)
  【專家解讀】
  林江:催生廣東的“阿裡巴巴”
 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林江在結合廣東實際解讀《決定》時認為,廣東非公經濟將迎來大發展的重要機遇,或可能助推廣東催生像“阿裡巴巴”那樣的大企業。
  羊城晚報:《決定》將對廣東非公經濟發展帶來哪些積極影響?
  林江:廣東的非公經濟數量是比較多,但是“月亮少,星星多”,跟江浙一帶相差大。像阿裡巴巴這樣的大企業,在廣東還是太少了。這次《決定》,可能給廣東非公經濟催生大企業提供了機會。民企可以通過收購兼併等方式,快速地成長壯大。
  在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發展當中,民企可以發展壯大自己。民企還可以發揮先導性的作用,在一些國企、外企未必看得起的行業里充當先驅角色。
  此外,《決定》也有利於緩解廣東民企融資難題。廣東擁有大量民間資金,但企業一直在喊融資難,歸根結底還是思想不夠開放。《決定》明確,允許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。大量的民間資金動起來,在緩解企業融資難題的同時,也讓民間資金找到更多投資渠道。
  羊城晚報:《決定》里提到“放開準入”、“取消審批”、“負面清單”等關鍵詞,對發展非公經濟有何作用?
  林江:把屬於市場的東西還給市場,政府審批的進一步弱化,有利於民間資金通過多種形式發展。政府不再盯著註冊資本這樣的監管標準,行業準入門檻放低,註冊公司手續的便利,將會產生一大批新興的非公有企業。非公有經濟的發展首先要有量,有量才會有質。過去,廣東的非公有經濟的量是不少,但質並不高。新一輪,廣東要通過增量的擴大,來倒逼存量的優化。
  這次全會的決定,把自貿區的設立放在很重要的位置。在廣東來說,跟港澳相連接的一些地區可以先行先試,其中非公經濟是個非常好的載體。在新形勢下,廣東可以通過開放來倒逼改革。在倒逼過程中,非公經濟可以當“潤滑劑”,可跟國企對接,也可跟外企對接,甚至可推動國企和外企在核心關鍵技術等方面合作。
  羊城晚報:您認為目前制約廣東非公經濟發展的障礙還有哪些?應怎樣消除?
  林江:首先是廣東的金融創新力度非常不夠,制約了非公經濟的發展。其二,在廣東現代服務業中,非公經濟的比重還是比較少。要把廣東民企吸引到現代服務業領域,為傳統的加工貿易企業轉型升級提供實質性的支持。政府可以在稅收優惠方面,進一步引導非公經濟往現代服務業發展。
  此外,對非公經濟的技術支持不是太夠。政府可以發揮作用,引導民企跟高校、科研院所對接,針對企業的關鍵技術進行研發,幫助企業解決技術的瓶頸問題。
  羊城晚報記者??黃宙輝??
  ?編輯: 牟青
  (原標題:廣東民營企業家:非公經濟期待"公平起跑線"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p56nprdp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